公司新闻 分类
完美体育官方网站(中国)科技有限公司生态农业实例_发布日期:2023-03-19 浏览次数:

  完美体育处理好治虫、搁田和鸭需水的关系。在水稻喷农药治虫前,将鸭赶到另一方暂不治虫处,3-4天后再赶回来。

  利用稻田水面养鱼,既可获得鱼产品,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,排泄粪肥,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,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,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。

  放养种类有鲤鱼、草鱼、非鲫、鲫鱼、胡子鲇、泥鳅等。冬闲田水较深,也可养鲢鱼、鳙鱼。可单养或混养。一般稻田水浅,混养时种类不宜过多,以鲤或草鱼为主,搭配鲫或胡子鲇等。鱼种放养量随稻鱼结合方式、鱼的种类和投饵与否等而有较大变化。例如以夏花培育鱼种时,每公顷放鱼种15000~30 000尾;饲养食用鱼时,每公顷放鱼种2250~6000尾;投饵者取高限,粗放养殖取低限;用大沟溜稻田养鱼,放养密度可适当加大。利用冬闲田培育“夏花”,每公顷放鱼苗30万~60万尾,放养前10~15天稻田要用生石灰消毒。

  注意:在操作上必须掌握好以下几点技术:一是雏鸭要圈养15天左右放养较好,放养后半个月左右打好防疫针,选用中型个体的温岭麻鸭;二是要求秧苗插后10天、或抛后15天、或直播后20天,将鸭放入稻田,放鸭前2天做好第一代螟虫防治,稻鸭共育期间不进行病虫害防治;三是稻鸭共育田四周要栏上围网,防止鸭外逃和黄鼠狼等天敌侵害,田边要搭凉棚或小屋,供鸭休息和喂食;四是水稻抽穗后,要结束稻鸭共育,将鸭圈养或放养其他地方,以免鸭喙食稻谷;五是每公顷放养鸭150~225只为宜,过多田间食料少,影响鸭的生长发育,过少经济效益低,田间杂草吃不完,达不到稻鸭共育的目的。

  日常管理主要是经常巡视田埂及检查拦鱼网栅,防止漏水和溢水逃鱼,特别是大雨天要及时排水,注意清除堵塞网栅的杂物,保持排水畅通;发现田埂上的鼠洞和黄鳝洞,应随时堵塞。并在可能情况下,尽量加深水位,以照顾鱼类的需要。一般秧苗分蘖期浅灌,稻田中保持3~6厘米的水层,水稻孕穗后需水量大,同时鱼种也已长大,水层保持8~12厘米或更深些。水来自收割后如继续养鱼,水位应再加深。捕捞时要在晚间放水,速度要慢。

  12.在冬季开挖鱼沟、鱼坑或旧的鱼沟、鱼坑修整时,每亩要用60斤以上的生石灰撒施消毒,撒石灰时田中应无积水,撒施后一星期再灌水,并亩施600斤腐熟粪肥培肥水质,再过4-5天后放养鱼种。

  稻田养鱼可以促进水稻增产。稻田养鱼是一种内涵扩大再生产,是对国土资源的再利用,不需额外占用耕地就可以生产水产品。各地经验表明,发展稻田养鱼不仅不会影响水稻产量,还会促进水稻增产。养鱼的稻田一般可增加水稻产量5—10%,较高的增产14-24%。

  稻鸭共育是以水田为基础,种稻为中心,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。这个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稻田生态环境,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;能够增强稻、鸭自身生长活力,有利于发展有机农业;能够达到省工、节本、高效的要求,有利于发展高效农业;能够达到稻、鸭产品同时安全优质,有利于发展市场农业。

  本田的前处理。移栽前15天左右灌水、本田翻耕压青,待绿肥烂透后耙耖整平,有条件的放入雏鸭实行“鸟耕”,达到田平、虫和杂草籽明显减少。田间排水沟挖深15cm左右以备共育后鸭洗澡之用。

  适期移栽,合理密植。于秧龄25天左右移栽,为有利于鸭在稻间活动,行株距以7*6寸为宜,每丛插1-2本(杂交稻)和5-6本(常规稻)。

  稻田养鱼除摄食田中的天然饵料外,为提高鱼产量,还需适当投饵。一般在插秧后20~30天开始投饵,如放养1龄鱼种且密度较大时,放养后即投饵。将饵料投在鱼溜或鱼沟内,每天上午8~9时或下午3~4时投喂一次,投饵量视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而定。此外,也可施少量粪肥或混合堆肥,繁殖天然饵料。但施肥量要加以控制,以免引起水稻贪青倒伏,影响稻谷产量。

  做好疾病防疫。雏鸭未开食前注射雏鸭病毒性肝炎油乳疫苗,放养前再皮下注射鸭瘟疫苗

  适时放养,合理密度。当雏鸭10-12日龄时,以10-12亩为范围,用尼龙网围栏(离地高度为0.7-0.8m)防鸭子外逃和天敌伤害。按每亩12-15只鸭量放养到移栽或抛栽后10天,直播后20天左右的稻间,田边搭个小型简易避风雨棚,便于小鸭躲风雨和喂饲。

  第三,稻田养鱼可以使农民收入有显著增长。稻田养鱼既增粮又增鱼,而且可使稻田少施化肥、少喷农药,节约劳力,增收节支,一般养鱼稻田每亩可使农户增加收入220元。实施高标准的稻鱼工程进行稻田养鱼,每亩可增加350元。利用稻田养殖名特优水产品及进行稻—鱼—菇三元复合养殖,每亩稻田增收可超过千元。

  第四、稻田养鱼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优化,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。由于稻田养鱼,相应加高加固田埂,开挖沟凼,大大增加了蓄水能力,有利于防洪抗旱。在一些丘陵地区,实施稻鱼工程,每亩稻田蓄水量可增加200立方米,大大增强了抗旱能力。对一些干旱较多的缺水地区,养鱼的稻田由于蓄水量大,可以有效地延缓旱情。稻田养鱼对环境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其具有较好的灭虫效果。据测验,养鱼的稻田比不养鱼田蚊子幼虫密度低80%,主要是稻田养的鱼食用大量的蚊子幼虫和螺类,可以降低疟疾、丝虫病及血吸虫等严重疾病的发病率

  8.并根据田块大小再开挖“十”字、“井”字形中心鱼沟,鱼沟深30公分,宽40公分,同时在靠近进水口的田角或田中心挖一个深一米,面积约3-5平方米大的鱼坑,以备鱼栖息。

  10.为防止逃鱼,在鱼种放养前,须在进、出水口设置较牢固鱼钻不出去的栏鱼栅。

  合理施肥。移栽前一次性施足肥料,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,移栽后7天,雏鸭入田前亩施尿素7.5kg

  科学管水。田面要有浅水层,使鸭脚能踩到表土的水层,以利于鸭脚踩泥搅浑田水,起到中耕松土,促进根蘖生长发育的作用。大田丰产沟要挖得深些,并在沟内始终保持8-10厘米深的水层,供鸭洗澡之需

  做好病虫草害的无公害治理。共育期间稻间害虫主要靠鸭捕食为主,一般不用药剂防治,如危害严重辅以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农药予以防治。杂草靠鸭啄食和踩踏为主,一般不施用除草剂。

  其次,稻田养鱼可为社会增加水产品供应,丰富人们的“菜篮子”。近几年在江苏、四川、贵州等地,稻田养鱼已成为当地水产养殖的主要方式之一。稻田养鱼可以做到均衡上市,对于稳定水产品供应,平抑市场价格,满足“菜篮子”需求,改善人们膳食结构起了重要作用。尤其是在一些水资源缺乏且交通闭塞地区,发展稻田养鱼,就地生产,就地销售,有效地解决了这些地区长期“吃鱼难”问题。